上月在書店遇到這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基本上翻完目錄就決定要把它帶回家了。記得台灣的「A編工事中」編輯專頁曾經介紹過此書,說它如何喚醒「編輯魂」(而A編也是其中一位為這書的台灣版寫推薦序的編輯),我也很想看看此書能否喚醒我的一些甚麼。坦白說,本人進入書籍出版行業雖然已經十多個年頭,但有時還是會覺得自己是一隻菜鳥,面對真心尊敬的大編輯上司/前輩,覺得自己的路還很遠,但我已經不年輕,心裡忍不住焦急起來。不過,當編輯絕對是一個經驗行先的職業,雖然本人一向謙卑到接近自卑,但做書時就好像按了開關掣一樣,很相信自己的直覺,非常清楚怎樣做是好的,怎樣做不會有問題。這是剛入行的小編輯未能擁有的技能,必須要頂得住長期超低的薪水、沒趣的機械式工序、甚至會被人看扁你是個「只會寫字認字就沒有其他才能的人」等等...... 才能慢慢熬出來的瑰寶。
這本書的作者片山一行是日本商業書出版界的編輯大前輩,他寫的一字一句都讓我很有共鳴,多次在心裡驚呼「沒錯!就是這樣!」,那種只有當過編輯的人才能明白的複雜心情,對著行外人說還真是有理說不清,而且他們總會說「其他工種也是這樣啊,工作、上班就是這樣的啦!」,我不是說當編輯就特別辛苦,不過編輯確是一個說不清是在做甚麼的職業。文字人、作者、校對、翻譯、出版企劃、內容企劃、工匠、行銷、市場部;紙本書、電子書、多媒體周邊配套全通,我們甚麼都做,但若被人說是雜工,又或被人有恃無恐地利用我們「甚麼都做」的工作性質來指使我們做其他與出版無關的事情,我們可是會非常生氣的(至少我是啦,而且還真的會當面怒罵兼拒絕對方兼上告老板)作者片山先生是老行尊,應該不會為這些事動氣了,他以淺白又輕鬆的筆觸書寫編輯的工作點滴,還花了不少篇幅以做商業書的角度教讀者們(我想大多都是同行)當編輯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實在是受教不少。
書中提到,編輯書本似有一個準則,但其實又似沒有準則;除了基本的編輯技巧外,其他工作方式和技巧又會隨著編輯不同的書種而改變,可說是一份既沉悶但又多變的工作,甚為矛盾,但我十分明白,例如就出版速度來說,本人初出茅廬當漫畫編輯時,公司一個月出版最少好幾本漫畫,講求的一定是效率,而且文字不多,圖像上的編輯就比較重要;後來轉為教科書編輯,一個出版企劃按年計算,整整3-5年才可完成出版一套完整教材,所有資料準繩度一定要是100%,絕對不允許出錯;更不用說如果要編輯字典,有看過由松田龍平和宮崎葵主演的《字裡人間》就會懂,編一本字典可以花上十年光陰,中間還要按時代變遷反覆改良、加入新字等... 真的是一項龐大的編舟計劃。做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準則和要求,與共事者交流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到底是要鞭策、栽培作者,還是只要遵從作者意願編輯文稿就好?對待商業書和文藝書籍的作者有截然不同的方法,但我們在做書時學到的,在做別的書時也一定會有用。正所謂學到的東西就是自己的,然後會靈活變通也是編輯的其中一個criteria。
說到編輯的criteria,作者也有提到,當編輯要「膽大心細,而且喜歡人類」,well,我兩者也不盡然(笑)不過其他條件我也有:好奇心、(對做書的)熱情、會聆聽、有執行力、決策力;以讀者喜好為優先,「保持與讀者相同的高度」;對所有共事的人(包括作者、設計師、畫師、排版師等等)都一視同仁,不自傲得來又要有「我不只是幕後」的自覺,這些我都有,一邊看著作者寫這些一邊會心微笑。但是我最喜歡的除了是做紙本書的過程,還有提點後輩,每次教導有心在出版業發展的年輕後輩有關工作上的事,我都發覺自己很享受,並不是因為有相當年資而覺得自己懂很多,而是真心希望他們可以以編輯為志願,尤其在這利益和效率掛帥的社會,我真的希望有心的年輕人可以留下來,起碼還有一班人不會太過勢利。作者也是個喜歡提攜後輩的人,我想大家的心情也是差不多吧。
看完《編輯這一行》一書,我的「編輯魂」也有被喚醒了,尤其現在我已轉營為自由寫手,少了機會從頭到尾編輯一本書,有點怕會忘記做書的感覺,幸好有這一本書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