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ælan Mikla的《Nótt eftir nótt》是我很喜歡的一張Album。這隊來自冰島的3人女子Goth / Post-Punk樂隊,自2018年開始便在當地越來越受歡迎,去年更開始衝出冰島,展開歐洲巡迴演出,今年初更受法國著名Post-Metal樂隊Alcest邀請,擔任他們的歐巡暖場嘉賓,知名度有增無減。
我最初認識Kælan Mikla,是在前往冰島旅行之前,特地尋找當地除了那幾個國際殿堂級的名字以外還有甚麼吸引我的音樂,結果一找就找到Kælan Mikla。不過,第一次聽Kælan Mikla的音樂時,其實不是很習慣,因為當時她們有9成的歌都充斥著尖叫。如果是Metal那種Death voice嘶吼還好,但純粹是女人的厲鬼式尖叫,還要每一句歌詞都是叫出來的,就真的很難習慣了。可幸《Nott eftir Nott》這張專輯並不是以尖叫為主,它比起Kælan Mikla的舊作,旋律感增加了,立時易聽不少。主打歌「Draumadís」便是一例,這是一首講述冰島女巫生活的歌,有著7-80年代的disco節拍,充滿舊時代感變幻自在的電子琴音,重覆的歌詞如像女巫唸咒,是她們比較易入口、甚至可以跟著起舞的作品。而feat. 曾經來過香港Hidden Agenda第四代演出的冰島著名萬能Oneman樂隊Bang Gang的點題作「Nótt eftir nótt」(英文的意思是Night after night)更是這三位「女巫」的主題曲,沉重的前奏像是引領你一步一步走進黑暗森林,不知從哪裏傳來女巫唸咒聲,越唸越歇斯底里,其後忽然又變成輕聲耳語,感覺就像是夜復夜,你都無法走出這夢境森林的深淵。
如果要聽典型的Kælan Mikla曲風,可以聽聽「Andvaka」,全首歌都是尖叫出來的,亦因此,這首就成為了我在全碟中最不喜歡的作品。但其他推薦歌曲「Hvernig kemst ég upp?」、「Næturblóm」和「Dáið er allt án drauma」都很不錯,整個就是80年代歌德音樂的感覺,很喜歡。
既然會有不喜歡的作品,為何我仍會被Kælan Mikla吸引呢?我想除了是我對女子樂隊或有女性成員的樂隊一向偏愛之外,Kælan Mikla的成員擔綱位置也是我喜歡的,她們沒有結他,有的就只是主音獨特的嗓音、Synthesizer和一支Bass,即是說,在她們的音樂中,Bass是非常特出的,而我作為Bass控自是沒法抵抗。主音Laufey、鍵琴手& Synth. Sólveig和Bass手Margrét是高中同學,三人柴娃娃一起參加學校的音樂比賽,當時她們就已創建了這種風格,最初只不過覺得用尖叫來演繹一些充滿文學性的歌詞很有趣,沒料到反應極好,她們才開始認真組團。這其實是很典型的冰島樂隊故事,極多冰島樂隊都是自小一起玩音樂組團一直到成年的,所以Kælan Mikla的故事並不獨特,但她們獨有的Goth就在冰島或其他地方都不容易找到。就是這種獨特吸引我吧。值得一提的是,她們有受到德國Post-Punk樂隊Lebanon Hanover的影響,而Lebanon Hanover的音樂中,Bass都是非常非常的重,整體充斥著尤與機械般冷冰冰的感覺,而Lebanon Hanover都是我杯茶,難怪Kælan Mikla也這樣合我胃口。
1 則留言:
你好,我是台灣的樂迷,同樣喜歡Kælan Mikla,會知道他們是因為他們和我很喜歡的一支Grindcore樂隊Clout Rat一同巡迴,Clout Rat也是女主唱,但是音樂極端許多。
作為音樂同好,很高興搜尋到這裡,我也有在寫部落格https://nbaworf.blogspot.com/
歡迎來晃晃看看。
Kælan Mikla即將要發新專輯了。
張貼留言